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和学校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我院严格对照就业工作相关要求,对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全面自查,梳理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工作概述
分院共有应届毕业生346名,截止2025年6月24日就业人数342人,就业率为98.84%,学院本次自查涵盖346名毕业生,通过就业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用人单位电话回访以及与各班主任深度访谈等方式,全方位审视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二、存在问题
通过对就业信息系统342人就业协议进行核查,发现7名毕业生用人单位信息有误,核实后进行修改,灵活就业26人,占毕业生就业比例7.6%,扎堆就业7人,占比2%。针对扎堆就业的情况开展核实调查,发现4人毕业后已经更换用人单位,3人未就业,已对就业信息进行修改。
(一)就业指导服务精准度不足
1.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与行业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对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岗位适配度指导不够。
2. 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覆盖不足,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就业意愿学生的分类指导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就业渠道拓展有限
1. 与用人单位合作深度和广度不足,专场招聘会数量较少,提供的岗位与学院专业匹配度有待提高。
2. 对新兴行业、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市场挖掘不够,未能充分开发多元化就业渠道。
(三)就业帮扶实效性欠缺
1. 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措施不够细化,未建立长效跟踪机制,部分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进展缓慢。
2. 就业帮扶资源整合不足,校企合作帮扶项目较少,未能形成有效帮扶合力。
(四)就业数据管理需加强
1. 个别就业证明材料审核不够严格,存在信息填写不规范、佐证材料不齐全等问题。
2. 就业数据动态跟踪和分析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数据对就业工作的指导作用。
三、改进措施
(一)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 推行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建立学生职业发展档案,结合职业测评工具,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职业规划方案;邀请企业HR、行业专家开展一对一职业咨询和模拟面试,提升学生求职技能。
2. 深化校企合作与实习实践:主动对接重点企业,拓展优质实习基地,推动“订单式”培养模式;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带动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增强实践能力。
(二)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效能
1. 搭建智能化就业信息平台:开发集成岗位发布、在线投递、智能匹配、数据分析等功能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通过算法推荐精准推送符合学生需求的岗位信息。
2. 规范信息审核与分类:建立就业信息审核小组,对用人单位资质和岗位信息进行严格审核;按照行业、岗位类型、薪资待遇等维度对招聘信息进行分类,方便学生检索。
(三)强化就业数据管理与监督
1. 开展就业统计专项培训:定期组织辅导员和就业工作人员学习就业统计政策和规范,明确填报标准和流程,提高数据填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建立动态数据核查机制:运用大数据比对、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就业数据进行定期核查;设立举报渠道,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可靠。
(四)加大特殊群体就业帮扶力度
1. 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为特殊群体毕业生配备专属就业指导教师,提供个性化岗位推荐、求职补贴申请、心理辅导等服务。
2. 开发专属就业资源:联合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开发适合特殊群体的就业岗位;设立专项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求职路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支持。
(五)完善就业工作保障机制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统筹协调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2. 强化考核激励:将就业工作纳入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体系,对就业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我院将以此次自查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不断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全力以赴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