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人的成长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研讨会通知
为进一步推进管理技术学院教育教学、学生素质的提升,建立学习型管理技术学院,特决定召开“人的成长与学习型组织”研讨会:
一、 研讨主题:人的成长与学习型组织
重点讨论人成长的本质与心智模式的关系
相关问题讨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人成长的本质探讨(重点人的成长与心智模式改变的关系,如何来理解和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及体会;学生班级建设主要问题。
二、参会人员:管理技术学院党员、教师及班主任
三、要求:
1、每位参会人员认真准备发言提纲,结合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现代管理理念系统思考积极发言,每人发言3分钟。
2、重点参考资料请认真观看:书籍《素质教育在美国》《第五项修炼》《高效能人士的七项习惯》,相关视频《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主讲张声雄,土豆网)等等。
时间:2010年12月7日13:30
地点:蓝楼3302实训室
管理技术学院党总支
2010-11-9
素质教育主体化工程概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职业的神圣不是来自于知识技能道德的传授,而是在于人的灵魂开启.
一、背景及理论依据:
我们的主体文化产生,基于两个基本的背景,一个是英语专业的国际文化背景,给了我们世界性的视野,来探讨人文精神实质。第二个就是我们浙江的人文精神的背景。
虽然现代社会赋予了每个人平等主体的资格,但要使每个人真正成为平等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经济从人的角度上来说就是主体经济,它需要每一个主体拥有自主的判断,发觉内在的力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现实中,人们主体性的缺乏和社会经济对于主体性内在需求,形成巨大反差。教育的落后,不在于知识道德技能传授的落后,而在主体性培养上面的落后。高职教育更应在市场人的培育方面强于研究型大学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形成了主体文化构想,让学生发掘内驱力,形成价值观,实现主体目标,那就是命运的主宰,独立发展的个体,平等竞争、承担责任的市场主体。
二、主体文化培育体系:
1、主体目标:立言始于思,让学生成为思想人;力行成于信,让学生成为行动人;立人源于己,让学生成为主体人;大气归于容,让学生成为世界人。
在思想文化方面,建立了主体文化宝库系列,这些书籍、视频都是揭示人的主体性发展本质的经典(浙江大学博导何勇教授,阿里巴巴阿里学院资深专家提到其中的书籍)
同时加强对于浙江的人文精神的汲取。我们认为浙江有着丰厚的主体文化的土壤,无论是思想巨擎,还是商界领袖,看看他们就知道什么叫做思想独立,什么叫做知行合一,什么叫做主体人格,在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主体文化的血液,在浙江的人文精神中因为具有强大的主体文化的基因,所以浙江人较成功的实现了向市场主体的转化。
在制度方面,借鉴国际通行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建立了学生议事会,让学生成为规则的掌握着,实施者,自然而然地称为规则的遵守者,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尽量纳入到议事会去解决,素质分加分,学生处理,制度制订,表现了非常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2、内驱力。只有主体的目标不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学生不可能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是由人的自我意象所决定的(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那种人”自我观念),人的所有的行为、情感、举止,甚至才能永远是与自我意象一致的。第二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人们通过改变自我意象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自我意象最完美的构筑就是一个人的梦想,一个人的渴求、希望最为明晰的蓝图就是人的梦想。
因此我们推行了“梦想与感恩”心灵体操活动,每个学生每天2分钟,第一分钟想象自己的梦想,第二分钟怀着感恩的心情写下一天中最有感悟的一句话,以唤醒学生内在的力量。
3、内在价值观:有了主体目标,有了内驱力,要想实现主体性的发展,还需要内在行为准则作为参照,这就需要价值观的引领。价值观这是文化最核心的东西。在文化当中唯一应该关注的就是文化的价值观,它不是外在的制度规范而是内在的信条,于是我们发动学生开展了自下而上的研讨活动,来确立价值观,梳理出一生当中应该坚守的信条,这些信条就是:诚信(坦率、公正、言出必行)负责(担责、细节、追求卓越)团队(沟通、协作、荣誉第一)追求梦想(激情、创新、行动导向)贡献价值(平台、潜能、服务大众)并且使这些信念,落实日常的言行当中。(价值观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它不在于你宣扬什么样的价值观,而在于你用什么样的行为去体现价值观,因此是行动导向的管理,需要共同体成员一体遵守,需要管理者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这才是真正的上升到文化层面的管理。)
三位一体,构成了素质教育主体化工程的完整体系。
关于进行“播种心灵”素质教育主体化项目的通知
一、研讨材料:主体文化宝库系列
影片及视频:《功夫熊猫》、《秘密》、《马云演讲视频》、《阿甘正传》、《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视频》、《声振海外的中国蔡》、《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土豆视频)、《最后的演讲——兰迪·鲍许的最后一课》土豆网、《空难日:历史上最著名的32个黑色空难时刻》、《人体漫游:透视全世界最复杂精密的人体》、《两性奥秘:揭开两性之间令人吃惊的秘密》搜狐视频
书籍:《你的潜能》麦克思韦尔·马尔兹;《拒绝借口》奥里森;《秘密》朗达·拜恩;《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谁懂了我的奶酪》、《礼物》斯宾塞·约翰逊;《把信送给加西亚》阿尔伯特•哈伯德;《不抱怨的世界》威尔•鲍温;《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富兰克林自传》;《激荡三十年》(上、下)吴晓波;《追求卓越》罗伯特.沃特曼;《基业常青》詹姆斯·柯林斯;《从优秀走向卓越》詹姆斯·柯林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心灵的宁静》乔舒亚·列勃曼;《潜意识的力量》约瑟夫•墨菲;《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
二、具体活动:
(一) 班级以“我如何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二)学生组织以“学生组织如何塑造主体文化,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活动建设开展工作”为题开展研讨活动。
(三)建议每位同学至少看《秘密》三遍以上,每日做2分钟“心灵体操”。(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gXnDO2mvrY/)
一分钟:发掘心中渴望实现的目标,想象真实实现的状态,并体会欣喜。如果产生某种启示,马上行动。
一分钟:每天写下最值得感恩的一句话,无论是自己的进步、他人的优点、还是美丽的风景。
每位同学要准备一个精致的本子,本子的题目为《梦想与感恩》,每位同学要要在本子上写下内心的梦想与渴望,并写下每天最感恩的一句话,以便班主任和部里抽查。学期末每班要将其中的精华部分集结成册。
以上活动均计入素质分成绩,班级素质活动平台以此为中心展开,具体组织由班级团支部和基础部团总支负责。
管理技术学院
2010-3-15
讨论案例
案例1:教练为什么不选矿矿踢点球?
一要射点球,本已快要散架的孩子们又雀跃起来,纷纷在教练面前乱嚷嚷…。
只见矿矿背着手,站在人群的外面,没有与其他孩子瞎起哄,显得有点与世无争的样子。
我心里"定"得很,有我教的射点球的绝招,第一批五个射手,肯定有儿子,而且还可能排在一、三、五这些举足轻重的位置。
天寒地冻的,人直打颤。也不知是冷?还是紧张?或者兼而有之?我赶紧上厕所解个小按,轻松轻松,以恢复正常的风度。
哪知道,"轻松"回来,发现妻子的脸色有些不对头。往场上一看,矿矿井不在首选的五个射手之内。
我的心"腾"地一下要冒出火来!凭什么不让矿矿射点球呢?论进球,他进最多,进第二多的,还不到他的一半!论脚法,只有他懂什么内侧、外侧、正脚背的!论射点球的练习,他的进球率最高…
妻子轻轻握握我的手,她知道我在想什么。
妻子自言自语地说中文:"矿矿进了那么多球,也该让那些辛辛苦苦打了几个月的孩子进进球啦……"
我一看,场上的五个人,有三个进过球,没进球的两个球员是教练和助理教练的儿子。
教练的儿子就是前面提及那个用左脚踢球的孩子,脚法不错,只是大多数时间打后卫"清道夫"的位置,因此,攻城拔寨的机会不多。但射点球的把握很大,值得上。至于助理教练的儿子,都是打前卫的位置,跑上跑下,前突后堵,责任心很强,功劳不小,但脚法太臭,用脚尖捅得球乱飞。上他,犹太人可能有私心!
我又一想,既然是"玩"球,胜负心就不要太重!教练都不急,你有啥好急的呀?!再说,你儿子已经过了八九个球,也够啦!
这样一想就释然了。
但一想,又不对了。如果说让没进过球的孩子也过过进球瘾,就五个都应该是没进过球的孩子呀!怎么有三个进过球的孩子也在场上?其实,教练心里还是想赢球!但想赢球,派矿矿上,不是更有把握吗?
这样一想,又想不通了。
我望望场边的儿子,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场上已开始罚点球。
每射一个,场内、场外有人欢呼,有人叹惜;忽而石破天惊,忽而鸦雀无声
最后是三比二,矿矿的队赢了!
我淳良的儿子和欢天喜地的孩子们一起滚在雪地上……
妻子说:"待会儿,别问儿子为什么教练没让他罚点球!听到吗?"
我没想好问还是不问,就没吭声。
每次比赛完,教练们都有一番话要讲,更何况这次!我没去听,人都冻僵了,先去暖车。让妻子去听,顺便把儿子丢得一地的水壶、外衣、足球、手套等拉回来。
等儿子上车,看他那欲言又止的表情,极复杂。
我在考虑,要不要问他1
妻子一头钻进车来:"我说呢,你儿子没要求射点球,教练也就没安排他上……"
"是吗?"
儿子点点头:"嗯。'
我看着前面的车子,轮下雪水四溅……
不用问,我就知道儿子为什么没有自告奋勇,主动请缨:
第一是认为自己进球最多,点球射得最好,不用自己去瞎起哄,教练也会点自己的将。
第二是我没有要求罚点球,是你教练要我踢的,万一失"脚",可不能怪我。
"爸爸知道你为什么没有主动要求射点球。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现在我们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应不应该这样处世?二是教练应不应该这样处理?还好,今天赢了,如输了呢?谁的责任?"
车里,大家都没说什么话。
晚上的庆功宴在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比萨店举行。
我们来得稍晚了一点。像这种类型的聚会,都是孩子们自成一伙,大人则各自找位子。
待我们坐落后,助理教练,那个精明的犹太人,与这人打个招呼,与那人搭两句讪,很自然地东一转、西一挪就到了我们身边。
"矿矿是个很好的孩子!不但球打得好,学习也好。我的孩子上私立学校,但太远了,很不方便。那天我到公立学校去看看,考虑是不是转过去。结果,我看见矿矿,他在SCOPE这个特殊的教育计划里学习,那是专门为有天赋的孩子设立的…"
我知道这是"醒胃"的小吃,主菜还没端上来。
"犹太人与中国人一样,都很注重教育,看得出来,凯文思也是个好孩子。"
"看得出吗?"
"怎么会看不出来?!平时的言行举止就不说啦,看打球也能看出来。美国孩子打球,第一是要有乐子,第二才讲与他人交往。但我看,还要加一条: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责任。凯文思打球责任心就很强……"
"谢谢你!我也是很为他骄傲。"
中国人听到别人的称赞,都要"哪里!哪里!"地否认一番,接着"哪比得上你的",等等,又谦虚一轮。美国人不同,笑眯眯地道声"谢谢",还要再加点注脚,然后,再心安理得他全盘接受。
就着可乐,吃着比萨,我和这位业余助理足球教练从今天的足球赛聊起,一直谈到了中美文化比较。下面是我们的一段对话:
我:"今天的球胜得好险。三比二。"(就是想摸一摸为什么没让我儿子踢点球)
教练:"还说呢,凯文思打了几个月的球,一个没进。今天让他罚点球,还是没进!好在今天我们赢了,不然,我们父子俩要深感内疚了……"
我:"……"(对于他的坦然,我倒有些不安了)
教练:"我不大明白,为什么矿矿今天没要求踢点球呢?(你这不是恶人先告状嘛?教练不叫上,能自己上吗?)
我:"我还以为是你们教练有这个想法,让没进球的孩子也有个进球的机会!"
教练:"他本人没有这个要求,站在外围。他不说要上,我们也不好往上派他。(这种事关大局的事,怎能由孩子说了算呢?)
我:"我了解我儿子。他确实十分想上的。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你教练不叫他上,他决不会自己要求上。"
教练:"为什么?"(教练狐疑地看住我,一脸的茫然不解。)
我:"这是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我没料到他会这样问,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我没想起刘备三让徐州,倒想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于是说道:"中国文化很讲究谦让,也就是礼让,谦虚。自己说自己能行,就是不谦虚。特别是如果自己说自己能行。但又没成功,那叫'不自量力',是很被人看不起的。"
教练:"哪么,你的意思是说…自己不能说自己行,而要让人家说你行?"(教练的茫然不解,此时已变成了一脸的惊讶!)
我:"我想矿矿的行为很有点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果您选他上场,他会非常投入,非常认真地执行您的要求。"
教练:"我还是不明白。打球这种东西,不但要看技术,还要看心理。你不要求,我们就以为你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表明你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自信心,表明你自己不认为你能干好这件事。"
教练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的思绪在内心翻涌:这大概就是文化冲突了。中国人喜欢让别人来鉴定自己行不行,美国人首先要自己看自己行不行。如果你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谁还会对你有信心呢?
案例2:是对、什么是错?有没有统一的是非判断标准?
有一天,在矿矿初中二年级的英语课上,围绕〈安妮日记》这本书,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叙述他们的争论前,我需要简单介绍一下(安妮日记)的基本内容。
安妮一家是德国犹太人。安妮的父亲很早就嗅觉到德国的纳粹要不利于犹太人,并给世界制造麻烦。于是,举家迁移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那里安妮的父亲开了家酱料店,生意很好。但好景不长,德国纳粹终于侵犯了荷兰。安妮的父亲制造了一个逃往瑞士的假象,然后与安妮等八人藏在酱料店的阁楼上。知道他们藏身阁楼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安妮父亲的生意伙伴,另一个是女管家。
安妮他们就这样在阁楼上藏了数年。安妮天天写日记,把他们这种艰辛、惊险、离奇的躲藏生活全都记了下来……
有一天,他们终于被纳粹发现,抓到集中营里,开始了非人的集中营生活。最后,安妮死于集中营,她父亲却活了下来。她父亲找到安妮留下的日记,把它公之于众。
安妮在被抓到集中管去的前几天,她在日记里写到:"In spite of many thing,I still be lieve that people own good heart。"(意译成中文:尽管发生了许多坏事,我仍然相信人们的内心是要向善的。)
矿矿班上同学们争论的焦点,就是安妮的这段议论。
矿矿认为小女孩——安妮是对的,一般来说,人们都企图做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
有一位女孩反问矿矿:"纳粹分子干的那些肮脏事情,也是对的吗?"
矿矿说:"我没有说纳粹分子干的事情是对的。我是说,纳粹分子认为他们干的事情是对的。不然,他们可能就不会去干的。今天还有不少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对的……"
有孩子插嘴:"怎么可能这样想?!不可能吧!"
矿矿急了:"怎么不可能?英国占领香港,在座的有哪一位认为是错了的?"
没人搭话。
矿矿得意地扫一眼班上的同学和老师,说:"有那么些日本人认为,如果日本也占领中国到今天,中国也该跟日本差不多啦…"
矿矿看看没人说话,他继续道:"人们判断是非都有一定的标准。这种标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在德国为什么纳粹能够那么狂热,在日本为什么'武士道'那么吃香?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产生于他们特定的社会基础……"
"难道就没有共同的标准吗?比如,《圣经》中的'十诫"',有个小女孩很激动地站起来反驳道:"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不可贪图人的房屋、田地、仆婢……"女孩一口气把"十诫"数了出来,看来对(圣经)还挺熟。
矿矿说:"那还有(可兰经),什么经的,孔子也有(论语》,那都是人写的。人写的就有这样那样的角度和标准。如果从小把你关在一间屋里,不能与外界接触,只让一个聋哑人给你送饭,你长大了会有什么是非标准?什么都没有……"
"应该以大多数人的标准为标准!"
"如果这样,那我们今天辩论还有什么意义呢?我是少数。"
大部分人都支持那个女孩子,但又说不出什么太多的理由。
也有些人附和矿矿的观点,多数都是一些在天赋特殊教育计划里"混"过的男孩子。
这场针锋相对的辩论,谁也没能说服谁。眼看就要下课了,大家都把眼光集中到老师身上。读者一定认为,现在关键是看老师持什么观点?怎么评判这场辩论?
这个英语老师是我那个目空一切的儿子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几位老师中的一位。她很平静地说:"今天的辩论很好,双方都有不少很好的论点和很新的视角,也提出了不少值得继续争论的问题。比如,矿矿提到的有些东西,我就从来没有从这些角度去思考过。当然,反对矿矿观点的这一方,也提出了很强的反证……
倘若你以为这位有水平的老师要指出哪一方对,哪一方错,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美国的课堂上,凡是属于见解类型的问题,老师是不能判定谁是谁非的。如果老师一定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话,必须要说明这仅仅是自己个人的见解。第一,老师绝对不允许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第二,老师也绝不允许用自己的见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选自《素质教育在美国》
案例3:彼德·圣洁在《第五项修炼》中引用老子《道德经》来形容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对于我们的启示
太上(1),不知有之(2);其次,亲而誉之(3);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4)。悠兮(5),其贵言(6)。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7)。"
最好的政治,人民根本意识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的政治,人民亲近君王、赞扬君王;再次一等的,人民害怕统治者;更次一等的,人民轻侮统治者。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对他不信任。(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自如的呵,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该是这样的。”
《第五项修炼》修订版342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StephenR.Covey),成长图